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免疫力、中醫藥、保健食品等與健康相關的話題再次受到人們的重視。對此,消費日報網、鳳凰網等權威媒體進行了報道。

以下內容轉載自消費日報網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全國人民在家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大量“隔離”時間讓人們在休息娛樂的同時,都越來越重視和健康息息相關的話題,其中“免疫力”引起了大家的強烈關注。 調養免疫力才是健康的基礎 這段時間,在抖音上“火”了的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明確表示,通過救治研究發現,目前對於新冠病毒最有用的“特效藥”還是免疫力。 “免疫力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抵抗力,為什麽有的人感冒發燒不斷,有的人一年也難得感冒一次,差別就在於個人的免疫力。”浙江省中醫院ICU主任江榮林解釋到。 實際上,調養自身免疫力的方法有很多: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運動有度、情誌有衡,甚至根據自身狀況,可長期食用保健食品等。 但之前大眾對大健康行業、保健食品市場有很多偏見認知,比如認為隻有老年人才需要食用保健食品,導致保健食品市場的價值並未得到真正釋放。 在生活的高壓下,熬夜加班已成為日常生活組成部分之一,而這樣不規律的生活節奏很容易拖累中年人、年輕人的身體。作為家庭頂梁柱的中年人、年輕人,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則顯得更為重要。 此次疫情的發生,也讓人們深刻意識到了人體免疫力的重要性。服用適合自身的保健食品,作為提高免疫力最方便、最直接的方法,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疫情下,中醫藥獨特價值回歸 1月29日,全國新型冠裝病毒已確診6080例。當天,84歲的鍾南山院士在采訪中表示:“中醫一開始就要介入,別到最後不行了才找中醫。” 鍾南山敢這麽說,源於他有17年前抗擊非典的實戰經驗。當時,中醫在機緣巧合下介入非典治療,中醫大夫們製定了三種湯劑: 發熱期,用清肺解毒,涼血行氣,透邪外達的1號方;喘憋期,用清熱平喘,透營敗毒,宣通疫濁的2號方;恢複期,用清化餘毒,益氣養陰,調補肺脾的3號方——這就是非常有名的非典1、2、3號方。 這三個方子也成為了2003年非典疫情控製的轉折點,多半病人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後,效果明顯,病情好轉。 特別是當新冠病毒和SARS序列相似度高達80%的分析結果出來後,鍾南山更堅定了他的判斷。2月18日,鍾南山明確提出,應重視中醫中藥在防控新冠肺炎中的作用。 目前,武漢同濟醫院開發出的針對新冠病毒的中藥藥方,已經向全國鋪開推廣。 此後,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治愈患者出院,他們當中有不少都是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後康複的。 “從臨床觀察看,中醫藥效果比較明顯,輕症患者胸悶等症狀消失較快,重症患者治療周期縮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說到。 “在前一段治療中,我們總結發現中醫對治療輕症患者很有效。”中央指導組中醫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說,主要表現在,一是確診病人痊愈的時間短,二是輕症患者變成重症的幾率低。 不僅如此,在武漢方艙醫院,耳穴壓豆、八段錦、太極拳,對緩解焦慮、失眠、增強患者體質等都顯示了很好的療效。 長期以來,來自西方的所謂現代、科學、客觀,實則並未真正了解、公正對待中醫藥的觀念和標準,影響和改變了中醫藥生存的境況,造成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停滯局麵。 此次疫情期間中醫藥作用再次受到重視,除了大眾對中西醫不對等的現狀進行反思之外,中醫藥在治療疑難病等方麵具有獨特價值的回歸,已得到切實的證明。 因此,可以預料,人們在疫情過後的“報複性”健康消費賬單中已經給中醫藥保健食品,預留了一個重要位置。 數字化是保健食品行業發展趨勢 “2019年,國家對於保健食品市場進行了嚴厲的整頓,讓行業相對沉寂。”近日,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賈亞光對外表示。 這個沉寂包括兩個層麵,一是保健食品行業在優勝劣汰,企業在進行自我規範;二是企業在觀望市場,蓄勢待發。 然而,疫情的突發讓已處於“沉寂”時期的保健食品市場雪上加霜——一些保健食品企業預期舉辦的健康教育和市場宣講活動宣布取消。 也有企業表示,疫情來得恰逢春節假期,又很突然,企業根本來不及做維護市場的工作,疫情過後,恐怕會有相當一部分客戶流失。 “與消費者麵對麵的交流,是保健食品銷售中比較有效的方式,但麵對當前的環境,麵對麵的交流受到很大的剛性限製,客觀上要求保健食品企業去主動探索和開拓營銷方式。”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指出。 同時,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得知,2017年中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數量為2317家,較2013年減少300餘家。但保健食品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增長至近600家。 這說明市場洗牌正在進行中,但這也是一個行業走向規範化的必然。任何一個成熟的行業,集中度都會比較高,優勝劣汰才能讓保健食品行業真正壯大。 除了產品自身質量外,渠道競爭是保健食品企業優勝劣汰最重要的一個方麵。除了傳統的藥店、會銷渠道外,保健食品的渠道越來越呈現以下多元化發展趨勢: ✔全媒體渠道:保健食品企業圍繞重要場景和事件,進行內容創新,加強對消費者進行自我保健的教育; ✔數字化渠道:互聯網企業幫助保健食品傳統企業利用數字化的趨勢尋找業務增長點,發現消費群體,解決保健消費品領域的剛需; ✔線上+線下渠道:比如無限極開展的“溯源之旅”、“養生行走日”等活動,能夠幫助傳播中華優秀養生文化,全方位覆蓋更多地區,使線上、線下產生聯動。

保健食品行業加快數字化營銷 因此,做好“線上+線下”銷售內功,搭建社交電商運營體係,開展精準營銷,提升獲客、轉化的效率,才是保健食品企業未來的生存法寶。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2020年有望突破4000億元大關。 再加上疫情過後,全民的保健意識將極大提高,生產調養免疫力產品的健康企業,特別是中草藥健康產品企業迎來新的機遇,這意味著,健康產業、保健食品市場將迎來價值的真正回歸。 未來,保健食品市場一定會有一批有創新思維、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改變這個行業,甚至重塑這個行業的格局。
标签: 制造业
版权声明: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